为什么艾灸对你并不管用?为什么灸后反而不舒服?除了常见的排病反应、灸量不足或者灸量过大、食补没有跟上等诸多原因外,可能还有以下几点很多灸友没有做到位。
少思虑,给自己“关机”
艾灸时,最难得的是有一颗安宁,平静的心!一颗平静的心,才会让艾的能量更好的融入身体。少思虑是首当其冲最重要一条,你用什么态度去面对艾,艾也会用什么态度给你效果。
所以,艾灸时尽量不要聊天,当然也不是一句话不说,在气机转换、需要一个出口的时候,是可以放松的说话,那时候说话反而是个发泄和释放。这个点在什么时候,多体会,自然会理解。
灸感
吃饭吃饱了,我们知道不能再吃了!同样,一个穴位“灸饱了”,那也应该停止艾灸或者换一个穴位了。
“饱了”--是指这个穴位的量够了。好的灸师能体会到这点,所以他们艾灸从不看表。而好的被灸者本人更容易体会到某个穴位饱了的感觉。比如,灸这个穴位,有种能量往里吸的感觉,后来不吸了,你可以感到他关门了,这就是灸饱了。
“饱了”是个经验活,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体会,逐渐会对这种难以描述的感受有了自己的把握。
艾灸前先“热身”或者开穴
想要艾灸效果好,需要先开穴,开穴方式很多,可以通过刮痧;按摩;拔罐等方式,比如施灸前用热水泡脚,再用揉按推等手法放松身体,比如推腹、揉腹、刮刮四肢的经络等,如果有人帮你疏通后背的两条膀胱经那就更好了,从后背开始向下捋顺,女子49下,男子64下。
艾灸调理需要配穴
艾灸,需要的是配穴,就像练武需要秘籍、抓药需要药方一样。穴位好比中药,而配穴则是药方。然后就会有灸友要问了,不是说艾灸是“哪里不舒服灸哪里”吗?不是不用配穴也能艾灸吗?
是的,艾灸确实可以哪里不舒服灸哪里,其实那也是穴位,疼痛或不适在中医称之为”天应穴”或” 阿是穴”,代表的是局部经络不通,那么艾灸它也是可行的,疏通局部,才能维持整体经络的通畅。
《针灸精义》中说:”不知穴之配合,犹如巅马乱跑,不但不能治病,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。”如果配穴恰当,取穴准确,疗效也会提高。如配穴无章,效果也差,甚至产生上火之类的副作用。可见,艾灸疗效一定程度取决于配穴。
进行艾灸调理时,若艾灸操作已经没问题了,那么效果就取决于配穴了。所谓配穴,首先要掌握穴位的特性,与其他相关穴位的特性,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相互配合,使之达到较高的疗效。
切忌艾灸时还带着“气”
灸的禁忌里有写到:人在大悲之时不能艾灸。这条经验总结不无道理,可是不少人做不到。
在艾灸调理期间,总会遇到一些病人,虽然得的是一些常规病,但是艾灸就是没有效果,非常奇怪。一开始总是在其它地方找原因,是不是火力小了?是不是取穴有误?经历多了才发现,这些病人有一个共同点:生闷气!
气堵经络,艾灸就不会起作用,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。那怎么办呢?当然要化解闷气了。调理前可以跟医生或者灸疗师聊聊天,把苦闷说出来,打开心结,敞开心扉不再生闷气的时候,再进行艾灸才好。尽量把怨气抒发出来,心里敞亮了,病也能好一半了!